新能源产业链标准。推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、工业副产氢、氢冶金、清洁低碳氢合成氨、甲醇、航空煤油等标准规范研制,完善水电解制氢、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轨道交通等氢能装备相关标准。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光伏、风电、新型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,以及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等技术标准规范制修订。
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标准。着力推动惰性电极、湿法阴极、多极槽技术标准研制,以及电解铝柔性电解、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及余热回收、多种类异质可燃固体废弃物替代燃料制备水泥、储能储热装置与企业煤气发电、余热发电耦合等技术标准研制。加快电弧炉、电锅炉、电炉窑、电加热装备、热泵、大功率电储热锅炉等电能替代工艺装备标准研制。加快完善环保装备产品性能、应用选型和效果验证标准研制,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和产业集群评价类标准体系。推动制修订重点产品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标准,配套完善检测方法及仪器性能评价、有害物质信息传递及材料声明、符合性评价规范等标准。
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标准。聚焦数据中心、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,推进一批绿色数据中心、液冷、高效供配电等标准制修订。围绕重点行业领域“新一代信息技术+绿色低碳”典型场景应用,推动制修订一批大数据、5G、工业互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阶段的应用标准,支持运用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赋能核算核查、技术工艺、监测评价、管理服务等领域标准。加快数字化能碳管理、工业互联网+绿色制造、数字化赋能管理效率提升、智能分析监测、绿色低碳技术验证等领域标准研制。